理財電子週報

2023年4月10日 第686期

市場精選評論

經濟下行強化Fed升息近終點預期 本週將待CPI數據驗證

       上週美國系列經濟數據多持續走弱,強勁的就業市場亦出現放緩跡象,金融市場處在Fed升息接近尾聲及經濟衰退機率提高的拉鋸之中,使全球主要股、債市指數普遍呈現各自漲跌相間的震盪走勢;其中,又以OPEC+意外減產帶動國際油價自低檔回升、中國政府報復性制裁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拖累半導體類股信心,及美國公債殖利率走低推升投資級債指數表現,為上週金融市場特別關注焦點。
       近期美國製造業及非製造業指數均趨下行、數據也顯示就業活動有所降溫,一方面強化Fed升息接近尾聲預期,一方面也提升經濟邁向衰退的擔憂,加上本週起美股Q1財報即將進入密集公布期,當前企業盈餘預估趨保守看待下,不排除短期金融市場仍待實際財報與財測展望的試煉。惟投資布局方面,Fed升息尾聲美債殖利率走勢料受抑制,故維持整體債市正面觀點不變;另中國復甦動能可望延續、部分科技產業預先反應其景氣循環即將落底,因此積極者亦可更加關注相關受惠標的。

上週主要市場表現(%)

資料來源:Bloomberg,至2023/04/07,玉山整理

資料來源:Bloomberg,至2023/04/07,玉山整理

市場動態及展望

美國

美國股市:2023Q1財報季起跑 衰退預期挑動市場敏感神經

       前一週低於市場預期的PCE數據公布後,投資人對於升息循環近尾聲預期增強,惟ISM製造業及非製造業數據下滑,需求疲弱拖累基本面發展疑慮加劇,標普500指數一週小跌0.1%。
       2023Q1財報旺季將於4/14由貝萊德等金融股揭開序幕,由於對銀行流動性擔憂,以及更緊縮的信貸環境導致較原先預期嚴重的經濟衰退疑慮,2022/12/31-2023/3/31期間,分析師對2023Q1 EPS下修幅度達6.3%,高於近5年及10年之Q1平均盈餘下修幅度(2.8%/3.3%),據FactSet預估,標普500成分股整體2023Q1 EPS年比衰退6.6%,此將為疫情後(2020Q2:-31%)最差單季表現。公司對利潤率前景評估、對人工智能表述、企業現金使用放緩的證據,以及中國解封對業績之提振信號為本次財報觀察重點,由於新增潛在信貸緊縮風險,投資人對2023年公司營運展望調整以及整體產業前景反應更為敏感。
       綜上,本週公布的3月核心CPI通膨若能再度下滑,升息近尾聲預期強化有助淡化銀行業信心疑慮,經濟數據及企業盈餘疲弱,基本面負面因素揮之不去壓抑投資信心,短期有機會測試季線支撐力道,建議採取分批布局或定期定額方式介入美股。

歐洲

歐洲股市:通膨壓力猶存 惟工業景氣改善有利歐股

       隨歐洲銀行業流動性風險擔憂淡化後,歐股已明顯反彈,然而核心通膨數據持續創高,使得緊縮貨幣政策疑慮猶存,故漲幅有所收斂。總計一週,道瓊歐洲600指數上漲0.24%,收在458.94。
       歐元區3月通膨年增由前月的8.5%明顯下降至6.9%,主因去年同期歐洲能源價格基期較高,使3月能源價格增幅從前期的13.7%降至-0.9%,然核心通膨年增從前月的5.6%升至5.7%持續創新高,反映企業逐漸轉嫁成本及勞工要求加薪後,工業產品及服務價格增幅居高不下,使歐洲央行貨幣政策壓力猶存,或添市場疑慮。
       而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2月工業訂單月增率提高至4.8%,已連續3個月正成長,其中來自歐元區的新訂單為增長8.9%,高於其他地區的1.4%,由於機械工程、汽車等產品訂單需求回溫,顯示德國工業從谷底修復;另外參照德國3月的ifo製造業預期指數連續5月攀升,該機構表示供應鏈問題緩解有所助益,亦反映企業對未來6個月展望持續改善,料有利歐股偏多走勢。
       綜上所述,道瓊歐洲600指數已站回季線,整體仍延續緩步墊高格局,故對歐股持相對正向觀點。

日本

日本股市:日強化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 相關類股領跌

       上週在日本宣布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管制的背景下,相關受影響公司領跌日股,而相關半導體類如愛德萬測試、東京威力科創同時為日經225中前幾大權值股,促日經225指數終場以下跌1.87%作收。
       日本於發布相關半導體製造設備貿易管制規則,宣布強化半導體出口管制,將先進製程設備列入管制,爾後相關設備出口需要先獲得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的許可,而儘管法令並未表明是針對哪個國家,但市場普遍共識為,此舉是日本為了配合美國去限制中國所採取的措施。
       日本半導體相關設備出口近305億美元,而其中出口至中國約為118億占比約40%,因此在消息出來後日本相關半導體設備公司股價承壓;其中受影響的公司同時也為日經225指數中前幾大權值股,包含愛德萬測試、東京威力科創等,因此加劇日經225指數跌幅,且不排除中國後續仍存有反制手段, 將再度衝擊相關公司股價。
       然而,相比疲弱的製造業,日本服務業PMI已連續8個月呈現擴張,3月服務業PMI再由2月的54上升至55 ,評估隨日本旅遊開放以後,服務業將有望為日本經濟提供支撐。綜上,在目前日股消息多空交雜情況下,料日經225指數將呈現25,750-29,000區間震盪。

東北亞

東北亞股市:中國經濟基本面延續復甦 支持民企政策延續利多股市

       受惠上週公布中國財新非製造業PMI整體延續強勁復甦,疊加中國對美光實施制裁相關本土半導體供應鏈上漲,推升陸股總計一週上證指數上漲1.67%,港股則受汽車、科技類股回落影響,香港國企指數一週下跌1.07%。
       受中國2月年後復工製造業處高基期影響,3月官方製造業PMI 51.6較2月52.6回落,但整體指數仍於榮枯線上,顯示製造業復甦動仍延續,而非製造業方面,受惠Q1中國政府基建提速,整體專項債發債金額已超過去年同期,配合消費、內需延續強勁復甦,使3月官方非製造業PMI 58.2進一步較2月56.3回升,且創歷史新高,上述顯示中國3月整體經濟維持回升動能。
       自兩會新一屆領導階層上任後,支持民營企業政策持續釋出,包含李強強調對民營企業支持、新聞署持續批審遊戲版號(包含進口遊戲)、3/28阿里巴巴宣布組織分拆得獨立上市及馬雲回國等,若觀察高盛統計中國對民企監管指數已降至2018年3月來新低,反映當前政策已逐漸擺脫2021年開始對民企嚴格監管政策路線,預期將有助提升市場對港股中龍頭民企信心。綜上,建議可於支撐附近持續布局陸港股市。

東南亞

東南亞股市(含印度):印度意外暫停升息提振股市 受惠中國開放星國需求回升

       上週印度央行意外宣布暫停升息,且央行小幅上修GDP成長率預估,提振印度SENSEX 30指數上漲1.43%;東南亞方面,受惠於美元回落帶動東協貨幣反彈,且新加坡經濟數據改善下,總計MSCI東南亞指數上週上漲0.39%。
       印度央行於4月會議上意外宣布暫停升息,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升息1碼,因為央行考量到全球一些發達經濟體的銀行業動盪對全球經濟帶來新的逆風,惟保留了對流動性的緊縮政策立場,表示升息週期的暫停僅針對本次會議,核心通膨仍具僵固性,若有必要將毫不猶豫恢復升息行動。不過觀察近期蔬菜價格下滑、且在基數效應下,預期印度通膨率有望於未來6個月回落至5%的低水平,回落至央行目標區間(4%-6%)內,故預期年內再度升息機率較低,且儘管全球經濟下行,印度央行本次會議小幅上修2023財年GDP預估(6.5%→6.6%),評估印度經濟具韌性,且緊縮貨幣政策近終點下,將支持印股表現。
       另外東南亞方面,隨美元延續下行趨勢有利東協貨幣反彈,且東南亞最大經濟體新加坡3月零售銷售月增3.9%,較前月的月減9.5%大幅改善,主要受惠於主要貿易夥伴中國解封後需求回升影響,評估在中國經濟復甦有望帶動東協需求下,對東南亞維持相對正向看法。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股市:經濟下行巴西股市承壓 新財政改革尚待觀察

       市場觀望巴西財政部長陸續揭露的財政改革細節,以及受到美國經濟數據下行、經濟衰退擔憂擔憂壓抑市場情緒下,巴西聖保羅指數一週下跌1.04%;且隨銅價下跌壓抑智利披索表現下,MSCI拉美指數一週下跌1.26%。
       因高利率影響貸款意願(巴西基準利率13.75%),巴西2月貸款額月減0.1%,已連2月衰退,此外2022年底魯拉政府上任後財政及貨幣政策不確定性增加,使商業信心呈惡化,然而巴西央行3月會議上仍強調以抗通膨為優先,認為中長期通膨具升溫風險,將持續維持當前高利率水準,澆息提前降息的希望,經濟放緩且巴西央行鷹派態度堅定下對巴西股市增添下行壓力。
       巴西財政部長於3/30提出財政改革將於4月提交國會,該改革是緩解巴西財政擔憂及中長期通膨的關鍵,內容規定每年政府支出增長至多為前一年收入增長的70%,排除了政府無節制支出的風險,目標2024年實現收支平衡,惟該改善政府債務的方式不是透過縮減開支而是增加收入,目前尚未得知政府收入增加來源為何,若以對企業增稅的方式將侵蝕企業利潤且或難於國會通過,使市場對巴西政府財政目標存疑,故將關注後續政府增加收入的具體措施,巴西股市暫維持中立。

新興歐洲

新興歐洲股市:俄國經濟更趨依賴中國 新歐國家景氣仍疲弱

       OPEC+傳出意外減產消息後,油價明顯走強,帶動原物料類股占比較高的新歐指數反彈,使MSCI新興歐洲指數上漲1.96%,收在96.30;而盧布相對美元近期走勢趨貶之下,受匯率因素影響,使俄羅斯RTS美元指數下跌2.23%,收在974.52。
       即使俄羅斯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普遍仍具韌性,俄羅斯寡頭之一Oleg Deripaska曾表示俄國即將於明年耗盡資金,需要外國投資者;由於俄烏戰爭後,西方投資者紛紛撤出,並且相鄰的歐洲市場大部分已陸續流失,根據倫敦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表示,儘管俄國經濟短期具韌性,但長期前景將趨黯淡,因俄國將趨封閉且過度依賴中國,故整體而言對於俄羅斯股市相對保守看待。                
       新興歐洲主要國家中,波蘭3月製造業PMI從前值48.5降至48.3,終止連4個月的改善趨勢,且已維持在擴張水準(50)之下達11個月,標準普爾表示因波蘭製造業產量和新訂單狀況趨疲弱,預期將使波蘭今年增長幅度不超過1%;另外,匈牙利2月零售銷售從前值年減4.5%進一步下滑至年減10.1%,由於匈牙利通膨仍高達雙位數,實質工資已連5個月下降並壓抑家庭購買力,故在新歐國家經濟仍趨悲觀下,建議對新歐股市維持觀望。                

美債

美債:ISM壓抑企業信心 就業緩而穩 升息終點更近

       ISM製造業及非製造業數據下滑,不過非農數據稍微高於市場預期,且有部分聯準會官員表達仍需升息抑制通膨立場,總體經濟疲弱及升息預期相互牽制,10期公債殖利率一週上漲1.5bps收在3.391%。
       3月ISM製造業指數(46.3)連續5月低於榮枯線、非製造業指數(51.1)下滑,細項中景氣領先指標製造業新訂單(44.3)持續萎縮、非製造業新業務訂單(52.2)創近3月新低,加劇對整體需求放緩的擔憂。鑒於潛在信貸環境收緊以及貨幣政策收緊的全面影響尚未衝擊經濟,受訪企業關於「不確定性」和「謹慎」的措辭盛行,或壓抑後續企業投資信心。
       2月職缺數自1,080萬降至990萬,緊俏指標降至1.67倍仍高於疫情前均值(1.2倍)。3月非農新增就業23.6萬連續2月下降並低於30萬,失業率降至3.5%,時薪年增率4.2%略低於預期4.3%,顯示就業市場放緩仍穩健發展,有繼續升息壓抑服務通膨之必要,5月升1碼機率自49%升至67%,強化5月接近升息循環終點後續降息與否再視數據決定之觀點。綜上所述,經濟疲弱及升息預期等正負因子拉扯下,公債殖利率再大幅往上空間有限,升息循環即將邁向終點脈絡不變,預計將在升息暫停確認後,逐步往3.25%方向下降。

公司債

公司債:升息近尾聲而景氣仍偏疲弱 建議可續增持債券配置

       隨美國陸續公布之3月經濟數據仍偏向疲弱,市場對經濟衰退之疑慮仍存,除壓抑美債殖利率,亦使避險性資產表現相對強勢;總計一週,全球投資級債指數上漲1.20%,全球非投資級債指數上漲0.15%,美國非投資級債指數下跌0.03%。
       美國3月非農就業新增23.6萬人,略優預期的23.0萬;然3月ISM製造業指數46.3及非製造業指數51.2,雙雙遜於市場預期的47.5及54.4,經濟數據整體而言仍偏向疲弱,亦使市場對景氣衰退之疑慮尚存;而在考量當前油價及通膨狀態下,目前評估Fed將於5月升息1碼至5-5.25%達到本次升息循環之終點,並於較長時間內維持此利率水準。在經濟前景疲弱及Fed升息循環接近終點之情況下,觀察美債殖利率上行空間亦受到限縮,預期將有利債券相關標的投資需求延續。
       據高盛統計,美國投資級公司之淨債務對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之比率約為2.5左右,非投資級公司則接近2.9;兩者仍處相對低檔,主因企業多已於2020-2021年低利率環境大量發債,使目前借新還舊之償債壓力仍輕,淨債務之比重呈下行,評估公司債信風險仍屬可控,建議仍可以投資級債作為核心配置,複合搭配非投資級債中BB級以上債種以增添投組固收。

新興債

新興債:基本面築底且債供給量減少 或將提供新興債支持

       上週受市場美國經濟衰退擔憂升溫,並同步預期Fed升息即將近尾聲,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回落,推升新興美元債一週漲0.49%,而新興本地債上漲0.31%。
       受去年主要央行加速緊縮及俄烏戰爭對原物料及經濟衝擊影響,非投資級新興主權債去年淨降評比率一度升至35%,而違約率則升至7%,然觀察近期淨降評比率已領先回落至接近20%、違約率則穩定維持於7%左右,根據穆迪預估雖新興國家經濟不確定風險仍存,並將續添市場波動,但當前已擺脫經濟最糟時期,顯示非投資級新興國家基本面有望出現築底跡象。
       受惠1-2月市場氛圍相對改善下,新興國家尤以投資級主權國家大舉發行債券,統計Q1新興美元主權債已發行540億美元,其中投資等級主權國家發行近7成債券,整體發行量已接近2017年水準,然根據高盛預估在Q1大舉發債後,今年剩餘發債量預估約為380億美元,將為2016年以來偏低水準,評估後續新債供給量減少,預期有望提供新興債支持。綜上,在新興經濟體基本面有築底跡象,配合年內發債對價格壓力有望降低,建議可以長期分批方式布局新興債相關標的。

焦點產業

能源

OPEC+意外宣布減產 促油價漲勢再起

       OPEC+於4/3意外宣布將從5月起降低每日原油產量,幅度為164.9萬桶,評估OPEC+在沉寂了數月後,卻突然提出減產的原因有幾點:(1)油價低於OPEC+前三大產油國財政損益兩平價(平均約78美元);(2)伊朗及沙國於3/13恢復建交,中東緊張情勢有望紓緩,使沙國對於美方提供的軍事協助需求降低;而在扣除掉俄羅斯先前已宣布的減產部分,約有110萬桶/日超出市場預期,因此評估疊加市場情緒面推升下,不排除短期內西德州油價有挑戰$85-90之可能。
       另以庫存觀察,自2/25美國原油庫存連續4週增幅放緩後,已轉為連續兩週下滑,美國EIA表示其反映出口以及煉油需求強勁,因此在供需兩端皆出現有利油價因素,故料西德州油價整理區間至$70-$90;能源類股部分,料隨中國復甦帶動,至下半年存有上漲空間,建議著眼長期油價上漲機會者,可以分批布局方式介入,MSCI能源指數料於240-260區間整理。

相關告知事項:
本行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用途。本行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所載資料均來自或本諸我們相信可靠之來源,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如有錯漏或疏忽,本行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應審慎衡量本身之需求及投資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未經本行許可,本資料及訊息不得逕行抄錄、翻印或另作派發。投資建議均依市場變動而差異,投資前請務必留意市場最新訊息。本行以上市場資訊與分析,不涉及特定投資標的之建議。
如欲新增/取消訂閱,請至此連結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