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電子週報

2024年1月8日 第722期

市場精選評論

Fed會議紀要鴿派程度不如預期 添短期金融市場震檔風險

       上週公布的Fed 12月會議紀要顯示官員立場未如市場預期鴿派,加上龍頭股蘋果公司接連遭投資機構下調評級,拖累全球股市指數普遍回檔收低;其中,生技健護類股受惠個別公司利多支持、國際油價則因利比亞油田關閉減少供應及中東情勢緊張而逆勢上漲。債市方面,美債殖利率及美元指數回升亦壓抑多數債券指數收低。
       展望未來,去年年末美股漲勢強勁,價值面已不便宜,此時會議紀要顯示Fed未如市場預期鴿派,市場對Fed年內降息碼數重新對標下,確實可能使美股一段時間內轉向區間整理,我們也因此暫時下調美股評等至中性,並建議短期可更著墨於更穩健的投資級債、新興美元債、複合債或平衡型基金等相關標的。惟考量美、歐為主消費者實質所得回升下經濟仍可望實現軟著陸,料此回檔波段股市下行空間有限,後續Fed降息正面因素亦將逐漸反映,因此建議仍宜布局多數債市,並趁金融市場逢回時加碼展望正向市場相關部位。

上週主要市場表現(%)

資料來源:Bloomberg,至2024/01/05,玉山整理

資料來源:Bloomberg,至2024/01/05,玉山整理

市場動態及展望

美國

美國股市:非農及紀要促市場重新對標 留意修正風險

       上週所公布的Fed會議紀要以及非農就業數據皆促使市場降息預期重新對標,最終使的S&P500指數以下跌1.52%作收,收在 4697.24。
       12月FOMC會議後市場對Fed鴿派轉向更加樂觀,促美債殖利率持續下滑,然而美10年債殖利率於2023Q4間的5%高位急降至3.8%,或有過度反應風險,而會議紀要不如市場預期鴿派,且12月非農就業新增21.6萬人,遠超市場預期的17萬人,皆增添美債殖利率重新對標風險,儘管長期觀點殖利率走勢仍料呈現趨勢性向下(Q1-Q2:3.5-4%;Q3:3.5-3.75%、Q4:3.25-3.5%),但眼下市場自過度樂觀中回歸,殖利率不排除短期將觸及4.2%,並使得近期連續走揚的股市面臨較大修正風險。
       觀察S&P500指數中公司,目前有78%公司高於200天移動平均線,歷史經驗顯示若接近80%面臨修正風險漸增,此外觀察S&P500指數預估本益比,目前位於1年均值+1倍標準差之上,因此評估美股後續尚存有下跌修正可能。綜上,S&P500指數存向區間下緣(4500)尋求支撐可能,建議先獲利了結待指數回落區間下緣再行布局。

歐洲

歐洲股市:歐洲經濟復甦步伐仍緩慢 然評價面料助歐股渡過低谷

       歷經2023年末之上漲,歐股於2024年初亦面臨高檔修正之壓力;儘管歐元區12月製造業及服務業PMI雙雙較前月改善,然其改善幅度甚微,且仍低於榮枯線50.0,短期基本面仍較疲弱下,市場信心亦較不足。總計一週,道瓊歐洲600指數下跌0.54%。
       歐元區公布12月製造業/服務業PMI分別為44.4/48.8(前月:44.2/48.7),觀察12月PMI數據較前月僅微幅改善,顯示經濟現況疲弱且復甦步伐緩慢,短期基本面不佳之下亦增添市場震盪回調壓力。然若參考歐元區製造業PMI歷史數據,製造業自景氣高峰下行至低谷約需17-32個月,而本波製造業循環自2021/6高點至今已歷時30個月,評估歐元區景氣有望於年內落底回升;此外,截至目前,歐股指數預估本益比僅12.8倍(近5年均值減1倍標準差:12.4倍),評價面仍屬偏低料將有助提供歐股下方支撐。
       另一方面,歐元區公布12月通膨率初值自前月的2.4%升至2.9%,與ECB總裁拉加德先前表示短期通膨或再上升之情境相符。然觀察12月通膨率是略低於市場預期的3.0%,且以趨勢而言,歐元區通膨率已見明顯改善,在當前經濟表現不佳之情況下,ECB仍有望於Q2釋出降息訊號以避免過度緊縮之風險;綜上,雖歐股短線面臨高檔回調壓力,然預期修正後仍可偏多視之。

東北亞

東北亞股市:中國重啟PSL工具 或能緩解今年房市下行風險

       儘管中國政府或加大對房地產業的支持,不過中國經濟數據疲軟,加上中植系週五傳出破產清算的消息,使陸、港股呈現修正,總計上證指數下跌1.54%,香港國企指數下跌2.8%。
       中國12月官方製造業PMI 49(前月49.4),已連三個月下滑,主要受到內需疲弱(部分行業進入生產淡季、以及信心不足廠商主動去庫存)及外需放緩(海外訂單下降)影響,料在企業對經濟前景低迷、及外部需求放緩環境下未來幾月製造業將延續疲弱。
       不過另一方面,人行睽違一年再度啟用PSL貨幣政策工具3,500億(透過長期低利率資金,提供政府融資刺激經濟管道),或將用於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與2015-2018年PSL資金用於支持棚改、提振房市經驗較為類似,儘管此輪PSL工具總投放規模,及城中村改造效果或不若當年政府直接補貼居民現金大幅提振房市,不過中央開始釋放長期低利資金支持房地產業,料能緩解2024房地產投資對經濟的拖累;此外,料經濟疲弱下1月人行降息刺激經濟機率較高,故在政策連續釋出托底經濟下,政策逐漸傳導下預期2024經濟存修復可能,不過在當前市場信心低迷下,股市恢復或需更多時間。

南韓

南韓股市:半導體需求回溫出口復甦 韓股2024年表現料可期

       隨市場預期Fed 3月降息機率下降,使上週隨全球風險偏好回落,並促約占5成科技股之韓國股市承壓,共計一週KOSPI指數下跌2.91%。
       全球半導體庫存去化近尾聲,其中記憶體需求率先呈現反彈,南韓11月記憶體產品出口年增率大增36.4%,帶動半導體出口 (占整體出口約54%)出現觸底回升趨勢,促南韓出口年增率延續復甦(12月: 5.1%)。預期2024年半導體需求回溫、AI晶片需求大增下,料南韓出口將維持強勁,帶動GDP年增率呈現復甦(約2%),更將嘉惠以科技股為主(約占48%)之韓股表現。
       貨幣政策方面,近期南韓央行(BOK)對於通膨的態度仍較為審慎,官員普遍認為應維持政策緊縮性;然基準利率連7次會議保持相同水平(3.5%),且部分官員也認為需關注金融環境風險,尤其是緊縮效果已在房地產市場顯現,市場預估CPI於今年底將持續朝向2%央行目標邁進的前提下,BOK有望於下半年開啟降息週期,有利提振股市估值。
       綜上,料未來出口帶動經濟復甦及降息預期提振股市估值之下,對韓國股市看法轉為相對正向,建議沿月線分批長期布局。

印度

印度股市:印度勞動市場強勁 或提振內需消費及企業獲利

       上週印度股市受到整體美債殖利率反彈影響,使得資訊科技及工業類股呈現修正格局,然權重股BAJAJ金融公司公布12月新增貸款數據,大幅優於市場預期下,並顯示主要用於房屋貸款,帶動金融及不動產類股走強,使印度SENSEX30指數跌幅收斂,小幅下跌0.3%。
       印度12月製造業PMI調查指出企業對未來1年經濟前景信心增強,樂觀情緒也顯示在勞動市場表現,觀察MGNREGA(國家農村就業保障法)之就業人數已下滑至疫情前水準,由於MGNREGA為印度就業的最低標準(政府雇用並支付最低工資),若MGNREGA就業人數下滑也代表著市場勞動需求強勁並存有薪資較高職位,也反映出印度經濟活絡。
       印度11月核心通膨年增率低於市場預期下降至4.2%,而存上行風險的食品通膨則放緩上漲趨勢,月增0.2%低於過去5個月平均漲幅的0.7%,使得整體薪資成長逐步高於通膨,在快銷品銷售量也創下近2年來新高,疊加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58%消費者預計今年收入將增加,其中有75%預計將進一步增加支出,有望帶動印度整體內需消費。
       綜上,印度內需消費保持強勁(占GDP60.6%)有望帶動國內企業獲利,並提供股市上行動能,建議指數逢回月線分批布局。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股市:墨西哥工業生產持續成長 巴西製造業有望復甦

       上週鐵礦砂及原油價格上漲未能提振巴西股市,主要受Fed公布的會議紀要內容顯示,Fed對降息持謹慎態度,促市場風險偏好回落,總計聖保羅指數一週下跌1.61%;拉丁美洲貨幣亦受市場樂觀情緒降溫而貶值,總計MSCI拉美指數一週下跌1.73%。
       墨西哥10月工業生產年增率達5.52%,優於市場預期4.2%,其中以營建業與公用事業產出表現較為亮眼,除了受到供應鏈轉移促廠商至墨西哥設廠而推動營建業發展,現任總統為尋求其政黨獲得繼續執政機會,於剩餘任期時間加速推動交通基礎建設,亦使營建業和公用事業產出增加,評估目前尚有多項基礎建設未完成,工業產出有望持續透過營建業成長而獲得提升。
       巴西12月製造業PMI指數呈現下滑(49.4→48.4),主要受新訂單因全球高利率環境壓抑需求而下滑(49.5→46.6),儘管新訂單因國外需求疲軟而,然在巴西持續降息的環境下國內消費需求將獲得提振,新訂單有望回溫,此外庫存下降至近兩年低點,評估製造業為應付新訂單成長而補庫存,使製造業產出增加,進而提供股市支撐。
       綜上,在墨西哥工業持續成長與巴西製造業有望復甦之下,維持拉美相對正向之看法,欲介入者可於支撐區間布局。

美債

美債:非農高於預期推升殖利率 市場對標添利率上行風險

       上週市場仍在經濟數據中權衡後續貨幣政策前景,主要受到非農數據公布影響,殖利率一度攀升,而儘管低於預期的ISM非製造業指數使得美債殖利率稍有降溫,但最終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以上漲16.67bps作收,收在4.0457%。
       全球市場於2024年首幾個交易日迎來逆風開局,而主因便是市場權衡Fed實際降息路徑是否會如先前預期的一樣順遂、樂觀,12月會議紀要公布便提供市場第一個檢核。
       12月FOMC會議後市場對Fed鴿派轉向更加樂觀,促美債殖利率持續下滑,然而美10年債殖利率於2023Q4間的5%高位急降至3.8%,或有過度反應風險,而會議紀要不如市場預期鴿派,且12月非農就業新增21.6萬人,遠超市場預期的17萬人,皆增添美債殖利率重新對標風險,儘管長期觀點殖利率走勢仍料呈現趨勢性向下(Q1-Q2:3.5-4%;Q3:3.5-3.75%、Q4:3.25-3.5%),但眼下市場自過度樂觀中回歸,殖利率不排除短期將觸及4.2%

公司債

公司債:擾動因素不影響投等債優勢 建議逢低增持布局

       上週美國公布12月FOMC會議紀要未如市場預期鴿派,疊加美非農就業數據超預期強勁,市場持續審視2024年Fed降息時點與碼數,促10年美債殖利率回升至4.05%位置;而受殖利率回調影響,上週主要債種報酬率普遍下跌,最終全球投等債與非投等債分別下跌1.33%與0.99%。
       12月歐美適逢聖誕假期,企業偏好將發債需求遞延至季節性繁忙的1月,過去1月投等債發債量平均逾1,400億美元為全年第二高月份,在公司延續過往發債慣性的情境下,1月投等債供給料將顯著增加。
       自2023年12月FOMC會議利率點陣圖顯示今年存有降息空間後,市場樂觀預期2024年降息空間高達6碼,顯著高於利率點陣圖預期之3碼。觀察量化FOMC會議紀要內容的12月措詞分數變化(0.55→1.54),其顯示會議基調或不如市場原先預期鴿派,進而促市場校準對2024年過度樂觀之降息預期,評估校準過程將使美債殖利率震盪加劇,並增加殖利率短期上行回調風險。
       雖短期供給增加與殖利率震盪將使投等債價格波動,然目前美國經濟成長驚奇指數仍維持正值且通膨驚奇指數趨勢向下,透露經濟有望軟著陸而Fed亦可續邊際轉鴿,故以長期策略角度,投等債風險可控並具潛在資本利得,建議可逢低增持布局。

新興債

新興債:新興央行降息循環延續 Fed終將趨寬鬆利多新興債

       上週部分Fed官員釋出鷹派言論,疊加就業數據穩健,市場重新審視先前預估降息幅度是否過度,美債及美元回升,使上週新興美元債下跌2.06%、新興本地債則下跌0.94%。
       自2005年以來新興市場央行實施多輪升降息循環,若統計新興美元及本地債於升降息循環平均表現,可發現新興美元及本地債在降息循環時平均約上漲17.8%、18.3%,明顯較升息循環來的優異,而當前新興央行已於2023Q2開啟降息循環,截至1/2新興美元債上漲10.12%、本地債則上漲6.07%,預期隨今年至年底更多的新興央行加入降息循環,整體新興國家降息循環持續時間有望延續,並提供新興債報酬回升機會。
       在2022-23年Fed持續升息情況下,新興債已連續兩年資金呈現淨流出趨勢,共計流出1,237億美元,而雖目前市場仍在對標與Fed貨幣政策差異,但預期年內Fed貨幣政策終將轉向降息,市場風險情緒回升,有助今年資金逐步回流新興債市,據J.P. Morgan預估今年新興債資金有望回流約200億美元,提供新興債上行動能,故建議可持續於資產配置中增加新興債比重。

焦點產業

科技

換機潮及AI催化PC銷售 短期料震盪觀望財報季

       預估今年全球15億台PC將有超過10.5億台使用年限逾四年,疊加AI PC促新機款誕生,平均售價將由一般PC之865美元提升至約800~3,500美元,PC換機潮有望成為科技股催化劑;然短期過度反應Fed降息情緒或促漲多之科技股承壓,建議可待指數逢回季線再分批布局。

能源

多空消息交雜增加油市不確定性 油價短期料仍區間震盪

       上週油市多空消息交雜,除近日紅海風險抬升市場對石油運輸中斷擔憂外,利比亞油田關閉與以巴戰爭擴大亦增添地緣政治風險,進而給予油價下行支撐;然而,前週美成品油庫存意外大增與OPEC+將於2月初舉辦會議傳聞,促使市場對需求前景與OPEC+增產擔憂升溫。整體來看,近期油市風險事件頻傳增加整體不確定性,多空消息下油價與能源類股料將保持區間震盪走勢。

礦業

中國政策支撐礦端需求 惟全球製造業復甦顛簸

       12月全球製造業由前月49.3收縮至49.0,其中新訂單指數在連續4個月好轉後首次回落(11月: 48.9→12月: 48.6),訂單需求的收縮也為補庫週期啟動的始點埋下不確定性。整體而言,2023年全球製造業復甦之路顛簸,緊縮貨幣政策對全球商品需求的衝擊甚大,疊加近期市場對降息前景的過度樂觀,均加劇了礦業類股的短期波動,然而中國基礎建設與新能源轉型政策對基本金屬需求的影響實為顯著,去年銅礦表觀需求在中國房地產景氣萎靡的時空環境中依舊保持強勁,料後續政策隨時間逐步發酵下,中國礦端的需求增長將得以延續。綜上,在中國政策托底與全球經濟軟著陸下礦業類股長期仍具表現空間,惟短期需留意過度樂觀的降息預期風險。

相關告知事項:
本行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用途。本行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所載資料均來自或本諸我們相信可靠之來源,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如有錯漏或疏忽,本行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應審慎衡量本身之需求及投資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未經本行許可,本資料及訊息不得逕行抄錄、翻印或另作派發。投資建議均依市場變動而差異,投資前請務必留意市場最新訊息。本行以上市場資訊與分析,不涉及特定投資標的之建議。
如欲新增/取消訂閱,請至此連結設定。